【过犹不及及的意思是什么】“过犹不及”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出自《论语·先进》:“子曰:‘过犹不及。’”意思是做事过分和不够一样,都是不好的,强调做事要恰到好处,掌握好分寸。
虽然“过犹不及”是成语的完整形式,但有时在口语或写作中会被简化为“过犹不及”,甚至有人误写成“过犹不及及”。这种写法并不规范,但在实际使用中偶尔可见。
一、
“过犹不及”原意是“事情做得太过头和做得不够一样,都不合适”,强调适度原则。而“过犹不及及”则是一个不规范的表达方式,可能是对成语的误写或误读。
从语言学角度来看,“及”在这里并无实际意义,属于多余的字。因此,在正式场合或书面表达中,应避免使用“过犹不及及”这一说法。
二、表格对比说明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名称 | 过犹不及 |
| 出处 | 《论语·先进》 |
| 原意 | 做事过分和不够一样,都不合适 |
| 正确用法 | 强调做事要适度,不可过度或不足 |
| “过犹不及及”的含义 | 不规范表达,可能是误写或误读 |
| 是否正确 | 否,应避免使用 |
| 常见错误 | 将“过犹不及”误写为“过犹不及及” |
| 正确建议 | 使用“过犹不及”即可,无需添加“及” |
三、结语
在日常交流和写作中,我们应重视语言的准确性和规范性。“过犹不及”是一个富有哲理的成语,提醒我们在处理问题时要讲究分寸、把握尺度。而“过犹不及及”则是不规范的表达,容易引起误解,建议避免使用。
了解成语的正确用法,不仅有助于提升语言表达能力,也能更好地理解中华文化的智慧与内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