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忮不求的出处】“不忮不求”是一个出自古代典籍的成语,常用于形容人品高尚、心胸宽广、不嫉妒、不贪图名利的品德。它不仅在文学作品中出现,也在传统文化和道德教育中被广泛引用。
一、
“不忮不求”最早见于《诗经·邶风·雄雉》:“不忮不求,无感我帨兮。”意思是:不嫉妒、不贪求,不要让我感到烦恼。后来这一成语被引申为一种处世态度,强调淡泊名利、内心宁静、不争不抢的精神境界。
该成语常用于赞美一个人品格高洁、心境平和,不因外界诱惑而动摇内心。在现代语境中,“不忮不求”也常被用来劝诫人们保持谦逊、不攀比、不贪心的生活方式。
二、出处与相关解释(表格形式)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不忮不求 |
出处 | 《诗经·邶风·雄雉》 |
原文句子 | “不忮不求,无感我帨兮。” |
字面意思 | 不嫉妒、不贪求 |
引申含义 | 心胸宽广、不争不抢、淡泊名利 |
使用场合 | 赞美他人品德、劝诫生活态度、文学表达 |
相关人物 | 无具体人物,属于传统道德理念 |
现代应用 | 强调内心平静、不为外物所动的生活哲学 |
三、延伸理解
“不忮不求”不仅是对个人修养的要求,也是一种理想的人生态度。它与儒家提倡的“知足常乐”、“安贫乐道”有相通之处,也与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相呼应。
在现代社会中,面对激烈的竞争和物质诱惑,“不忮不求”提醒我们保持内心的平和与独立思考的能力,避免被外界的浮躁情绪所左右。
四、结语
“不忮不求”虽源自古代经典,但其精神内核依然具有现实意义。它不仅是一种道德标准,更是一种生活智慧,值得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断体会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