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逵负荆怎么念】“李逵负荆”是一个源自《水浒传》的成语故事,常用来形容人主动认错、承担责任。但很多人在第一次看到这个词语时,可能会对其中的字音产生疑问,尤其是“负荆”中的“荆”字读音。
一、
“李逵负荆”出自《水浒传》,讲述了梁山好汉李逵因误会而与同僚发生冲突,后来得知真相后主动负荆请罪的故事。这个成语表达的是知错就改、勇于担当的精神。
在发音方面,“李逵负荆”中“负”读作 fù(第四声),“荆”读作 jīng(第一声)。整体读音为:Lǐ Kuí Fù Jīng。
二、表格展示
字 | 拼音 | 声调 | 注释 |
李 | lǐ | 三声 | 姓氏 |
逵 | kuí | 二声 | 人名,李逵,梁山好汉 |
负 | fù | 四声 | 承担、背负 |
荆 | jīng | 一声 | 荆条,古代用于责打或表示认罪 |
三、补充说明
“负荆”一词最早见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讲的是廉颇因不满蔺相如地位高于自己,扬言要羞辱他。蔺相如以国家为重,避让廉颇。廉颇得知后,便背着荆条去请罪,从此两人和好,成为刎颈之交。
“李逵负荆”则是《水浒传》中对这一典故的化用,表现了李逵虽性格粗犷,但也知错能改、重情重义的一面。
四、结语
“李逵负荆”不仅是一个历史故事,更是一种精神象征。它告诉我们:面对错误,勇于承认并改正,才是真正的勇气。同时,了解词语的正确读音,也是学习传统文化的重要一步。
希望本文能帮助你正确理解“李逵负荆”的含义及发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