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圆明园的毁灭有感】圆明园,这座曾经被誉为“万园之园”的皇家园林,承载着无数历史的辉煌与文化的沉淀。然而,它却在1860年的战火中被英法联军焚毁,成为中华民族历史上一段深痛的记忆。读《圆明园的毁灭》这篇文章,不仅让我感受到历史的沉重,也引发了我对民族尊严、文化保护以及历史教训的深刻思考。
一、文章
《圆明园的毁灭》通过叙述圆明园从辉煌到毁灭的过程,揭示了帝国主义侵略对中华文明的破坏。文章以强烈的感情色彩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圆明园昔日的壮丽景象,以及其被毁时的惨烈场面,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兴衰、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注。
文章还强调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提醒人们要铭记历史,珍惜当下,努力发展国家实力,防止悲剧重演。
二、核心内容对比表
内容要点 | 描述 |
圆明园的历史地位 | 曾是清朝皇家园林,融合中西建筑艺术,被誉为“万园之园”。 |
圆明园的辉煌时期 | 建于1709年,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扩建,集中国园林艺术之大成。 |
圆明园的毁灭原因 | 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为报复清政府的抵抗并迫使开放通商,火烧圆明园。 |
毁灭后的现状 | 现存仅剩残垣断壁,部分文物散落海外,成为民族屈辱的象征。 |
文章主旨 | 通过圆明园的毁灭,警示后人勿忘国耻,增强民族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 |
现实意义 | 引发人们对文化遗产保护、国家主权意识及历史教育的思考。 |
三、个人感悟
读完这篇文章,我深刻体会到一个国家如果缺乏强大的国力和坚定的意志,就难以抵御外敌的侵略。圆明园的毁灭不仅是建筑的毁灭,更是文化的断裂与民族尊严的丧失。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更应从历史中汲取教训,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增强国家实力,守护好我们的文化根脉。
同时,我也意识到,历史不应只是书本上的文字,而应成为我们前行的动力。只有铭记过去,才能更好地走向未来。
结语:
圆明园的毁灭是一段沉痛的历史,但它也提醒我们:唯有自强不息,方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让我们以史为鉴,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