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影自怜解释】“顾影自怜”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出自《后汉书·马援传》:“丈夫为志,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今吾虽退,犹能自守,岂可顾影自怜,坐视而不救?”该成语原意是看着自己的影子而感到怜惜,后来引申为一个人独自一人时,因孤独、寂寞或自我感伤而产生的一种情绪。
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人在孤独、落寞时,对自己处境的感叹和无奈,带有一定的悲情色彩。它不仅表现了个体的自我关注,也反映了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
顾影自怜解释总结表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顾影自怜 |
出处 | 《后汉书·马援传》 |
原意 | 看着自己的影子而感到怜惜 |
引申义 | 孤独、寂寞时对自身处境的感慨与自怜 |
情感色彩 | 悲情、感伤、自我反思 |
使用场景 | 描述人处于孤独、落魄状态时的心理活动 |
近义词 | 孤芳自赏、自怨自艾、顾影徘徊 |
反义词 | 自强不息、乐观进取、豁达开朗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常用于文学作品中描写人物心理 |
在现代语境中,“顾影自怜”更多地被用来形容一种自我欣赏或自我哀叹的情绪,尤其是在面对挫折、失落时,人们可能会用这个词来表达内心的脆弱与无助。然而,这种情绪如果过度,则可能影响人的心理健康,因此在生活中保持积极心态、适当调节情绪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