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貌合神离的含义是什么】“貌合神离”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用来形容表面上看起来关系和睦、团结一致,但实际上内心却各怀心思、彼此疏远或存在矛盾。这个成语常用于描述人际关系、团队合作或政治联盟中表面和谐但实质不和的现象。
一、成语释义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貌合神离 |
拼音 | mào hé shén lí |
出处 | 《后汉书·王符传》:“外有同好之名,内有不同之实。” |
字面意思 | 表面上相合,实际上心意不合 |
引申意义 | 外表团结,内心不和;表面一致,实际对立 |
使用场景 | 描述人与人之间、组织之间、国家之间的表面合作与内在矛盾 |
近义词 | 形同陌路、口是心非、同床异梦 |
反义词 | 心心相印、同心协力、志同道合 |
二、具体解释
“貌合”指的是外在表现上的合一,比如一起吃饭、一起工作、一起发表联合声明等;而“神离”则指内心的疏远、不信任或意见分歧。这种状态往往隐藏着潜在的冲突,容易导致合作关系破裂或信任危机。
例如,在一个公司内部,如果几个部门表面上配合默契,但实际各自为政、互相推诿责任,就可以用“貌合神离”来形容。
三、使用示例
1. 人际交往中
“他们两人虽然经常一起出席活动,但私下里早已貌合神离。”
2. 政治联盟中
“两个国家虽签署合作协议,但彼此都保留实力,明显是貌合神离。”
3. 企业合作中
“两家公司表面上合作无间,实际上各有算盘,属于典型的貌合神离。”
四、成语背后的文化内涵
“貌合神离”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表里不一”的警惕。古人讲究“言行一致”,认为真正的和谐应建立在真诚的基础上。因此,“貌合神离”不仅是对现实现象的描述,也带有一定的道德批判意味。
五、结语
“貌合神离”是一个极具现实意义的成语,提醒我们在面对人际关系、组织合作或国际关系时,不能只看表面现象,更要关注内在的真实状态。只有做到“貌合神合”,才能真正实现长久的合作与稳定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