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急跳墙的出处及例句】“狗急跳墙”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人在走投无路时,会做出一些平时不会做的事情,甚至铤而走险。这个成语不仅形象生动,而且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较高。
一、成语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狗急跳墙 |
拼音 | gǒu jí tiào qiáng |
出处 | 出自《敦煌变文集·破魔变文》 |
含义 | 比喻人在走投无路时,会不顾一切地采取极端行动 |
用法 | 作谓语、定语、状语;多用于贬义 |
近义词 | 走投无路、穷则思变、孤注一掷 |
反义词 | 安然无恙、泰然处之、从容不迫 |
二、出处解析
“狗急跳墙”最早见于唐代的佛教变文作品《敦煌变文集·破魔变文》,原文中提到:“若遇恶人,狗急跳墙。”意思是说,当狗被逼到绝境时,也会跳过墙去逃避危险。后来这个说法逐渐演变成一个成语,用来比喻人在极度困境中,为了求生或摆脱困境,会采取非常手段。
三、例句展示
例句 | 说明 |
他被公司辞退后,竟然偷了同事的资料,真是狗急跳墙。 | 表示人在被逼无奈的情况下做出了不正当的行为。 |
面对巨额债务,他选择了贷款赌博,简直是狗急跳墙。 | 描述一个人在绝望中选择冒险行为。 |
这次失败让她情绪失控,简直像狗急跳墙一样攻击别人。 | 形容人在压力下失去理智,做出过激反应。 |
四、使用建议
“狗急跳墙”虽然形象生动,但在正式场合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给人以负面印象。该成语多用于描述人的行为,带有较强的讽刺意味,因此在使用时应根据上下文判断是否合适。
通过了解“狗急跳墙”的出处与用法,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这一成语的含义和适用范围,使其在实际表达中更加准确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