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为了保障公众健康和生态环境安全,我国制定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该标准对大气中主要污染物的浓度限值进行了明确规定,为环境监测、污染控制和政策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以下是对该标准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展示关键信息。
一、标准概述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是我国现行的环境空气质量评价与管理的重要依据,适用于全国范围内的环境空气质量评估与控制。标准中规定了六种基本污染物: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二氧化硫(SO₂)、二氧化氮(NO₂)、一氧化碳(CO)和臭氧(O₃)。此外,还对其他污染物如总悬浮颗粒物(TSP)、铅(Pb)等进行了相关要求。
该标准分为三级,分别对应不同的环境功能区,明确了不同区域的空气质量目标,确保在不同环境下实现合理的空气质量控制。
二、主要污染物及限值
以下是《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规定的污染物及其对应的浓度限值(单位:μg/m³),按日平均和年平均划分:
污染物 | 日平均浓度限值(μg/m³) | 年平均浓度限值(μg/m³) | 标准来源 |
PM10 | 150 | 50 | GB 3095-2012 |
PM2.5 | 75 | 35 | GB 3095-2012 |
SO₂ | 150 | 60 | GB 3095-2012 |
NO₂ | 240 | 40 | GB 3095-2012 |
CO | 10 | 8 | GB 3095-2012 |
O₃ | 200 | 160 | GB 3095-2012 |
TSP | 300 | 120 | GB 3095-2012 |
Pb | — | 0.05 | GB 3095-2012 |
注:部分污染物如铅(Pb)仅设有年平均限值,未设定日均限值。
三、标准应用与意义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不仅为环境监测提供了技术规范,也为地方政府制定污染治理措施提供了依据。通过定期发布空气质量指数(AQI),公众可以及时了解当地空气质量状况,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同时,该标准也推动了工业排放标准的提升,促进了清洁能源的使用,减少了污染物排放,提升了整体环境质量。
四、结语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是国家环境保护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施对于改善空气质量和保障人民健康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未来该标准可能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以更好地适应环境治理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