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不窥园念什么】“目不窥园”是一个成语,常用于形容一个人专心致志地学习或工作,连园子里的景色都不愿意看一眼。这个成语出自《汉书·董仲舒传》,原意是说董仲舒读书非常专注,三年都没有到花园里去过。后来,“目不窥园”便成为形容人专心致志、埋头苦学的典故。
下面是对“目不窥园”这一成语的详细解析:
一、成语详解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目不窥园 |
拼音 | mù bù kuī yuán |
出处 | 《汉书·董仲舒传》 |
含义 | 形容专心致志,不为外物所动,专注于学习或工作 |
用法 | 作谓语、定语;多用于书面语 |
近义词 | 闭门读书、潜心钻研、废寝忘食 |
反义词 | 心猿意马、心不在焉、三心二意 |
二、成语来源与演变
“目不窥园”最早见于《汉书·董仲舒传》:“董仲舒,广川人也。少治《春秋》,孝景时为博士。下帷讲诵,弟子传以久次,从者千人。……三年不窥园。”意思是董仲舒在求学期间,闭门苦读,三年没有到园子里去看过一眼。后人以此形容人极度专注、刻苦学习的精神。
随着时间的推移,“目不窥园”逐渐被用来形容那些在学习或工作中全神贯注、不被外界干扰的人。
三、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示例句子 |
学习场合 | 他为了准备考试,目不窥园,几乎天天待在图书馆。 |
工作场合 | 这个项目需要团队成员目不窥园地投入精力,才能顺利完成。 |
文学作品 | 古代文人常常以“目不窥园”来形容自己的勤奋和专注。 |
四、总结
“目不窥园”是一个富有文化底蕴的成语,不仅表达了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也体现了古人勤学苦练的精神。它提醒我们,在面对挑战和目标时,应保持专注与坚持,不被外界干扰。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这种精神都是值得推崇和践行的。
结语
“目不窥园”不仅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态度和境界。它告诉我们:真正的成功,往往源于内心的专注与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