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帑是什么意思】“公帑”是一个汉语词汇,常用于正式或书面语境中,指国家或公共机构所拥有的资金。这个词在财政、行政管理等领域较为常见,具有一定的严肃性和正式性。
一、
“公帑”指的是国家或政府的公共资金,通常由财政部门统一管理和使用。这些资金来源于税收、国有资产收益等公共收入,主要用于支持国家各项公共事务,如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国防等。
“公帑”一词强调的是资金的公共属性,意味着这些资金属于全体公民,不能随意挪用或私用。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用“动用公帑”来指代政府或相关机构使用公共资金的行为,尤其是在涉及重大决策时,往往需要经过严格的审批和监督程序。
二、表格展示
| 项目 | 内容 |
| 中文名称 | 公帑 |
| 英文翻译 | Public funds / State treasury |
| 含义 | 国家或公共机构所拥有的资金,通常来自税收、国有资产收益等 |
| 使用范围 | 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国防等公共事务 |
| 属性 | 公共性、合法性、受监管性 |
| 使用原则 | 需经批准、公开透明、专款专用 |
| 常见用法 | “动用公帑”、“滥用公帑”、“节约公帑” |
| 相关概念 | 公共财政、国库、财政预算 |
三、结语
“公帑”是国家财政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合理使用关系到国家发展和社会稳定。了解“公帑”的含义及其使用规范,有助于公众更好地理解政府运作和公共事务管理。在现代社会中,加强公帑使用的透明度和问责机制,是提升政府公信力的重要举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