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严选问答 >

古代满100岁的人称为什么

2025-10-27 00:20:20

问题描述:

古代满100岁的人称为什么,急!求解答,求别无视我!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0-27 00:20:20

古代满100岁的人称为什么】在中国古代,人们对长寿有着极高的敬仰和崇拜。在漫长的历史中,人们不仅重视寿命的长短,还赋予不同年龄段特殊的称谓。其中,百岁老人更是被视为祥瑞之兆,象征着福寿双全。

一、

在古代,人到百岁被称为“期颐”或“百岁翁”。这一称谓源于《礼记·曲礼》中的“百年曰期颐”,意指人到百岁已进入人生的最后阶段,需依靠子女赡养,故称为“期颐”。此外,“百岁翁”是较为通俗的说法,常用于民间对长寿者的尊称。

除了“期颐”和“百岁翁”,还有一些与年龄相关的称谓,如“耄耋”(80-90岁)、“花甲”(60岁)等,这些都体现了古人对年龄的细致划分和文化内涵。

二、表格展示

年龄阶段 古代称谓 含义说明
100岁 期颐 出自《礼记》,意为“待养于子孙”
100岁 百岁翁 民间常用尊称,表示长寿之人
80-90岁 耄耋 耄指80岁,耋指90岁,合称长寿者
70岁 耆老 指年长有德之人
60岁 花甲 天干地支循环一次,象征人生一轮
50岁 半百 表示人生过半
40岁 弱冠 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40岁为“弱冠”
30岁 而立 《论语》中“三十而立”

三、结语

古代对年龄的称谓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文化,也体现了人们对生命的尊重与祝福。其中,“期颐”作为百岁老人的专属称谓,承载了深厚的文化意义。如今,虽然社会观念发生了变化,但这些古老的称谓仍然保留着独特的魅力,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