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的讲话稿】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乡建设的不断推进,一些地方在地名命名、更名过程中存在盲目跟风、追求洋气、脱离实际、缺乏文化内涵等问题,导致地名管理混乱,影响了城市形象和文化传承。为切实加强地名规范化管理,提升地名服务社会的能力,现就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工作作如下讲话。
一、当前地名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名称过于洋化:部分地名使用外文或音译词,与本地文化脱节。
2. 名称重复或混淆:不同区域地名雷同,造成群众识别困难。
3. 名称缺乏历史依据:新地名无文化底蕴,难以体现地域特色。
4. 名称不规范:如“某某国际”“某某花园”等泛用性极强的词汇滥用。
5. 命名程序不规范:未按规定报批,随意命名现象较为普遍。
二、清理整治工作的总体要求
1. 依法依规:严格依照《地名管理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开展整治工作。
2. 实事求是:结合地方实际,尊重历史和文化传统。
3. 分类施策:对不同类型地名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
4. 群众参与: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确保整治工作公开透明。
5. 长效管理:建立地名管理长效机制,防止问题反弹。
三、清理整治工作重点内容
| 序号 | 整治内容 | 具体措施 |
| 1 | 清理“洋化”地名 | 对使用外语或音译词的地名进行整改,恢复本土化名称 |
| 2 | 规范“泛化”地名 | 对“国际”“花园”“广场”等泛用词进行排查,避免过度使用 |
| 3 | 整治重复地名 | 对重复或易混淆的地名进行合并或更名 |
| 4 | 恢复历史文化地名 | 对具有历史价值的地名进行保护和恢复 |
| 5 | 规范命名程序 | 建立地名命名申报制度,强化审批流程 |
四、下一步工作安排
1. 全面排查:组织力量对辖区内所有地名进行全面梳理和登记。
2. 制定方案:根据排查结果,制定科学合理的整治方案。
3. 分步实施:按照轻重缓急,分阶段推进整治工作。
4. 宣传引导:通过多种渠道宣传整治意义,争取群众理解和支持。
5. 监督检查:加强对整治工作的督导检查,确保工作落实到位。
五、结语
地名是文化的载体,是历史的见证,更是人民群众生活的记忆符号。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不仅是提升城市形象的重要举措,更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具体实践。希望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密切配合,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共同营造规范、有序、富有文化内涵的地名环境。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