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春望》。这句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战乱后的凄凉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一、诗句解析
| 词语 | 含义 | 情感表达 |
| 国破 | 国家破碎,战乱导致国家衰败 | 忧国忧民 |
| 山河在 | 山川河流依旧存在 | 对自然永恒的感慨 |
| 城春 | 城市中春天的景象 | 表面美好,实则暗藏哀伤 |
| 草木深 | 草木茂盛,象征生机 | 反衬战乱后的荒凉 |
二、背景与情感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安史之乱后,国家动荡不安,人民流离失所。这首诗正是他目睹战乱后的长安城所作,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反衬出社会的动荡与人民的苦难。
- “国破”:指国家因战乱而破碎,政权不稳。
- “山河在”:自然景观依旧,暗示时间的流逝与历史的延续。
- “城春”:春天本应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但此时却显得格外冷清。
- “草木深”:草木繁茂,却无人欣赏,映射出战乱后的荒芜。
三、艺术特色
1. 对比手法:将“国破”与“山河在”对比,突出国家虽毁,自然依旧。
2. 借景抒情:通过“城春草木深”的景象,表达内心的悲痛与无奈。
3. 语言凝练:四字一句,简洁有力,富有节奏感。
四、总结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不仅是杜甫对当时社会现实的写照,也体现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与对和平生活的渴望。这句诗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精炼的艺术表现,成为中国古典诗歌中的经典之作。
| 项目 | 内容 |
| 作者 | 杜甫 |
| 出处 | 《春望》 |
| 主题 | 战乱后的国家与自然 |
| 情感 | 忧国、悲悯、怀旧 |
| 艺术手法 | 对比、借景抒情、语言凝练 |
如需进一步探讨杜甫其他作品或唐代诗歌风格,欢迎继续提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