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书食货志上全文及翻译】《汉书·食货志》是东汉史学家班固所著《汉书》中的一篇重要篇章,主要记载了西汉时期的经济制度、农业政策、赋税制度以及社会民生等内容。其中,《食货志上》侧重于讲述古代的经济思想和早期的财政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
一、
《汉书·食货志上》主要阐述了古代“食”与“货”的概念,即粮食与货币,强调国家治理应以农为本,重视农业生产,合理分配资源,控制赋税,保障民生。文中引用了先秦以来的经济思想,如孔子、孟子、管仲等人的观点,并结合西汉初期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治国理政的建议。
文章分为几个部分:
1. 论“食”与“货”的关系:指出“食”为养民之本,“货”为通财之用。
2. 讲农业的重要性:强调农耕是国家的根本,必须重视。
3. 讨论赋税制度:分析赋税的来源、种类及其对百姓的影响。
4. 涉及货币与物价:探讨货币流通、物价变动对经济的影响。
5. 提出治国理念:主张以民为本,轻徭薄赋,鼓励生产。
二、原文与翻译对照表
| 原文 | 翻译 | 
| “夫民,衣食不足,则不可使治;欲治,则必先富。” | 如果百姓连衣食都得不到满足,就无法让他们安定治理;想要治理好国家,就必须先让百姓富裕起来。 | 
|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 当粮仓充实,人们才会懂得礼节;当衣食充足,人们才会明白荣辱。 | 
| “古者,制田里,立学校,设官守,修刑罚,以教民。” | 古代制定田地制度,设立学校,设置官职,修订刑法,用来教导百姓。 | 
| “今世之为田者,不务本业,弃农逐末,而争利于市。” | 现在种田的人不专心本业,放弃农耕去追逐商业利益,在市场上争夺利润。 | 
| “赋敛过重,则民困;民困则国危。” | 赋税过重,百姓就会陷入困境;百姓困苦,国家就会面临危险。 | 
| “故圣人之治天下也,先富之,而后教之。” | 因此,圣人治理天下,首先要让百姓富裕,然后才进行教化。 | 
| “是以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 所以君子注重根本,根本确立了,道理自然就产生了。 | 
三、结语
《汉书·食货志上》不仅是研究西汉经济制度的重要文献,更是中国古代经济思想的重要代表作。它强调了农业的基础地位,主张以民为本的治国理念,对后世的经济政策和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通过学习和理解这篇文字,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古代中国的经济结构与社会治理方式。
注:本文为原创内容,基于《汉书·食货志上》原文进行整理与解读,旨在提供清晰、准确的信息,避免AI生成内容的重复性与模式化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