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路难原文】《行路难》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组诗,共三首,是其代表作之一。这组诗反映了诗人对人生道路的感慨、对现实的不满以及内心的挣扎与希望。全诗情感起伏较大,语言豪放,意境深远,体现了李白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思想情怀。
一、
《行路难》以“行路难”为题,表达了诗人面对人生困境时的无奈与坚定。诗中既有对现实的愤懑,也有对理想的追求;既有对命运的不屈,也有对未来的期待。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生动,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二、原文及赏析(节选)
第一首: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宴饮场景,引出诗人内心的苦闷。他想渡河、登山却处处受阻,表现出人生道路上的艰难。但最后两句则表现出诗人虽遇挫折,仍不失信心,充满希望。
第二首: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羞逐长安社中儿,赤鸡白狗赌梨栗。
弹剑作歌奏慷慨,自言有志在齐梁。
东游吴越寻山水,南下荆楚访名场。
世路如今已惯,此身虽在堪惊。
空悲切!
赏析:
本诗表现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不满,以及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情绪。他不愿随波逐流,而是坚持自己的理想,但现实却让他感到无奈。
第三首:
有耳莫洗颍川水,有口莫食崔家饭。
含光混世贵无名,何用孤高比云汉。
吾观自古贤达人,功成不退皆殒身。
子胥既弃吴江上,屈原终投湘水滨。
陆机雄才岂自保,李斯税驾苦不早。
华亭鹤唳偶然耳,洛阳秋风又一时。
君不见,李北海,英俊沉酣酒中死。
君不见,张曲江,清谈落魄悲千载。
相州前日新军变,赫赫声名满天下。
只因不守中庸道,反被狂生笑杀他。
呜呼!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赏析:
此诗借历史人物的命运,表达对世事变迁的感慨,强调人生道路的曲折与不可预测。诗人感叹古人因不善自保而遭不幸,警示后人应谨慎行事。
三、表格对比
| 项目 | 第一首 | 第二首 | 第三首 | 
| 主题 | 面对人生的困难与希望 | 怀才不遇与现实不满 | 历史人物的命运与人生感慨 | 
| 情感基调 | 苦闷中带有希望 | 愤懑与无奈 | 悲凉与警醒 | 
| 表现手法 | 直抒胸臆,意象鲜明 | 抒发内心不满,语言犀利 | 借古讽今,寓意深刻 | 
| 语言风格 | 豪放洒脱,气势磅礴 | 简洁有力,讽刺意味浓厚 | 含蓄深沉,富有哲理 | 
| 代表句子 |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 “吾观自古贤达人,功成不退皆殒身” | 
四、结语
《行路难》不仅是李白个人情感的真实写照,也反映了当时士人普遍的心理状态。它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中国古典诗歌中的经典之作。无论是对人生道路的思考,还是对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都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