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发制人是什么意思】“后发制人”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在竞争或对抗中,先让对方采取行动,自己则在对方暴露弱点或失误后,再抓住机会反击,从而取得优势。这个成语强调的是策略性、时机把握和以静制动的智慧。
一、
“后发制人”源自《左传·宣公十二年》:“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意思是:先动手的人可以控制对方,后动手的人则会被对方控制。但在实际使用中,“后发制人”更多强调的是在观察、等待之后,利用对方的失误或破绽进行反击,达到以弱胜强、以巧取胜的效果。
这一策略常见于军事、政治、商业等多个领域,尤其是在资源或力量处于劣势时,通过冷静分析、耐心等待,寻找最佳出击时机,从而实现逆转局势的目的。
二、表格展示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名称 | 后发制人 |
| 出处 | 《左传·宣公十二年》 |
| 基本含义 | 在对方先行动后,抓住其弱点或失误进行反击,以取得优势 |
| 使用场景 | 军事、政治、商业、谈判等竞争场合 |
| 战略特点 | 以静制动、观察等待、抓住时机、后发制胜 |
| 与“先发制人”的区别 | 先发制人是主动出击,后发制人是被动应对后再反击 |
| 常见用法 | “他选择后发制人,等待对手犯错后再反击” |
| 现代应用 | 商业竞争中,企业可能选择不率先推出新产品,而是观察市场反应后迅速跟进并优化 |
三、延伸理解
“后发制人”并非消极等待,而是一种有意识的战略选择。它要求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和判断力,能够在关键时刻做出正确的决策。历史上许多成功案例都体现了这一策略的价值,例如:
- 赤壁之战:曹操虽兵力占优,但因轻敌冒进,最终被孙刘联军抓住战机击败。
- 商业竞争:一些公司选择不率先推出创新产品,而是观察市场反应,待技术成熟后再进入市场,从而减少风险并提高成功率。
总之,“后发制人”是一种智慧与策略的结合,强调在适当的时机采取有效的行动,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回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