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摧枯拉朽的解释意思】“摧枯拉朽”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力量强大、势不可挡,能够轻易地摧毁一切薄弱或腐朽的事物。这个成语多用于描述战争、革命、改革等具有巨大破坏力和推动力的场景。
一、成语解析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摧枯拉朽 |
拼音 | cuī kū lā xiǔ |
出处 | 《后汉书·王符传》:“若夫以火攻水,以风扑火,皆非自然之理也。然则圣人之治天下,亦犹是也,不以力胜,而以道化,故能摧枯拉朽。” |
释义 | 形容力量强大,轻而易举地摧毁衰败或脆弱的事物。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常作谓语、定语使用。 |
近义词 | 势如破竹、所向披靡、雷霆万钧 |
反义词 | 稳如泰山、坚不可摧、固若金汤 |
二、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示例句子 |
战争场面 | 敌军如潮水般涌来,我军以摧枯拉朽之势将其击溃。 |
改革进程 | 这次改革政策犹如摧枯拉朽,迅速瓦解了旧体制的根基。 |
技术发展 | 新技术的出现,对传统行业形成了摧枯拉朽的冲击。 |
三、总结
“摧枯拉朽”是一个形象生动、富有力量感的成语,常用来形容某种强大的力量在面对脆弱或腐朽事物时所展现出的压倒性优势。它不仅适用于军事、政治领域,也可用于经济、科技等社会发展的多个方面。在写作中恰当使用该成语,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注:本文为原创内容,基于成语本义及常见用法进行整理,旨在提供清晰、准确的解释与应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