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中折桂指代什么】在古代诗词中,“折桂”是一个常见的意象,常被用来象征功名、科举及第或事业成功。这一词语源自中国古代的传说和文化背景,具有丰富的内涵和象征意义。本文将对“折桂”在古诗文中的具体含义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其不同语境下的指代内容。
一、折桂的基本含义
“折桂”字面意思是采摘桂花。桂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着高洁、美好和吉祥,尤其在科举考试中,人们常用“折桂”来比喻考中进士或取得功名。因为古代科举考试中,状元被称为“折桂人”,所以“折桂”逐渐成为科举高中、仕途顺利的代称。
二、折桂在古诗文中的主要指代
| 指代内容 | 具体解释 | 出现诗句示例 |
| 科举及第 | 表示考生在科举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尤其是高中状元 | “蟾宫折桂”是常见说法,如“蟾宫折桂人未归” |
| 功成名就 | 比喻事业成功、功业有成 | “折桂归来笑,春风满面时” |
| 高洁品格 | 桂花象征清高、纯洁,常用于形容人的高尚品德 | “兰桂齐芳”、“桂子飘香” |
| 喜庆祥瑞 | 桂花为吉祥之物,常用于祝福或庆祝场合 | “桂子飘香,喜气盈门” |
三、折桂的文化背景
“折桂”一词最早见于《晋书·王导传》:“人皆以桂为贵,而我独取其香。”后世则因“蟾宫折桂”的典故,将其与科举考试联系起来。相传月宫中有桂树,凡人若能摘得桂枝,便能升仙或金榜题名。因此,“折桂”不仅代表功名,也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四、结语
综上所述,“折桂”在古诗文中主要有四层含义:一是科举及第,二是功成名就,三是高洁品格,四是喜庆祥瑞。它不仅是文学表达中的一种修辞手法,更承载了深厚的文化寓意。了解“折桂”的多重含义,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古诗文的意境与情感。
附:常用“折桂”诗句摘录
- “蟾宫折桂人未归,梦里犹闻鼓角声。”(唐·李商隐)
- “折桂归来笑,春风满面时。”(宋·陆游)
- “兰桂齐芳,芝兰玉树。”(《世说新语》)
通过以上总结与表格分析,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理解“折桂”在古诗文中的多重象征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