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谟拉比法典刻在什么上】《汉谟拉比法典》是古代美索不达米亚地区最著名的法律文献之一,由巴比伦王国的第六位国王汉谟拉比(Hammurabi)于公元前18世纪颁布。这部法典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结构和法律制度,也展现了古代文明对公平与正义的追求。
《汉谟拉比法典》并非书写在纸张或羊皮纸上,而是刻在一块黑色玄武岩石碑上。这块石碑高约2.25米,宽约1.65米,表面刻有282条法律条文,以楔形文字书写。法典的正文部分以“以牙还牙,以眼还眼”的原则著称,强调了惩罚与罪行之间的对等关系。
法典的发现对于研究古代法律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法律参考,也展示了古代社会的道德观念和治理方式。
表格展示:
| 项目 | 内容说明 | 
| 法典名称 | 汉谟拉比法典 | 
| 制定者 | 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 | 
| 制定时间 | 公元前18世纪 | 
| 法典材质 | 黑色玄武岩石碑 | 
| 文字形式 | 楔形文字 | 
| 法律条文数量 | 共282条 | 
| 主要原则 | “以牙还牙,以眼还眼” | 
| 发现地点 | 伊朗苏萨(今法国卢浮宫收藏) | 
| 历史意义 | 古代最早的成文法典之一,影响深远 | 
通过了解《汉谟拉比法典》的刻写载体及其内容,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古代文明的法律传统与社会结构。这一历史遗产至今仍被学者们广泛研究和讨论。

                            
